其他
生而为人,不如去死:这些著名的日本作家,最终都选择自杀 | 馒头大师
本 文 约 4400 字
阅 读 需 要
8 min
日本有不少特别的忌日,比如“河童忌”“樱桃忌”“康成忌”。这些忌日不是用来祭奠河童或樱桃的,而是祭奠一些著名作家。这些著名作家,都选择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。
芥川龙之介:对未来只有模糊的不安
芥川龙之介
1892年3月1日,芥川龙之介出生于东京,8个月大的时候,他母亲就疯了。发疯的母亲对芥川的童年影响非常大。他曾在自己的作品《点鬼簿》中这样写:我一次也没有从我的母亲那里感受过母爱。作为“疯子的小孩”,自卑和恐惧伴随着芥川的一生。在他的作品《河童》中,一个河童的胎儿因为害怕遗传父亲的精神病而不想出生,这很可能就是芥川自己的心声。母亲发疯后,芥川被送到了外婆家,过继给了舅舅芥川道章,由此改姓“芥川”。芥川家是一个富有的大家族,重视文学和艺术,这给芥川龙之介提供了很好的培养土壤,让他从小就立志做一名作家。芥川的生父后来又娶了生母的妹妹为妻,芥川多了一个继母。但真正无微不至照顾他的,是生母的姐姐,也可称为他的养母。所以,芥川其实有生父、养父、养母、继母,但事实上,在他的作品中却一直透露出缺少关爱的气息,小说里表达的主题往往是阴郁和对人性的失望,短篇《罗生门》就很明显,小说中那位老妇人在死人堆里拔头发的画面,让人不寒而栗。1927年,才35岁的芥川龙之介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。那一年,他饱受胃病、神经衰弱、痔疮等各种疾病的困扰。同时,他的姐姐家失火,姐夫欠下高利贷卧轨自杀,姐姐举家来投奔他,生活压力大增。7月24日,芥川龙之介在卧室里服用过量的安眠药,结束了自己的生命。自杀前,他在自己枕头边放了一部《圣经》(基督教在他的小说中也占有很重要位置),并给家人留下多封遗书,还写下一篇《给老朋友的信》,其中有一句:自杀者也许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自杀。我们的行为都含有复杂的动机,但是,我却感到了模模糊糊的不安,为什么我对未来只有模糊的不安呢?芥川龙之介的忌日现在被称为“河童忌”。他去世后,好友菊池宽提议设立了“芥川奖”,专门奖励文坛新人。这个奖后来成为日本文坛的重要奖项。芥川的自杀,给当时很多日本作家以极大的震撼,并深深影响了他们。其中,就包括接下来要说的第二位作家。
太宰治:生而为人,对不起
太宰治终于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在《人间失格》中多次出现的一句话:“生而为人,对不起。”
三岛由纪夫:世间最为黑暗的思路
曾获得过三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三岛由纪夫,自杀方式也最离谱。三岛由纪夫1925年出生在东京。他的祖母夏子家算是德川幕府时代的贵族,到了三岛由纪夫这一代,家道已经中落,但祖母还是对这个孙子寄予了厚望,从小就把他送到只有皇族和贵族才能读的学校去读书。三岛由纪夫从小就表现出了超高的文学天赋,15岁就能发表诗集。他也是个学霸,从学习院(日本著名的贵族私立学校)高中部毕业考入东京帝国大学的时候,是全校第一名,为此还拿到了天皇奖励的一块银表。
但和芥川龙之介、太宰治柔弱阴郁的性格不同,三岛由纪夫尚武,而这种性格也影响了他的一生——他最躁狂懵懂的青年时期,正好是日本军国主义的高峰期。1944年,日本在二战中已经陷入困境,高中毕业的三岛由纪夫成了一名等待征召的预备役士兵。1945年,三岛被征召,但在准备出发参战前,他因感冒被军医误诊为肺病,被遣送回乡。他原本要去的部队后来前往菲律宾,基本上全军覆没。但三岛由纪夫不但没感到庆幸,还很遗憾。他17岁的好友莲田善明也参军,在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后于马来西亚自杀,这给三岛非常强烈的冲击——他认为他也应该为国牺牲,而不是苟且偷活。无缘上战场的三岛由纪夫,却在文坛上崭露头角,并一发不可收拾。他的《禁色》、《夏子的冒险》以及《潮骚》等一系列作品,让他在日本的声望越来越高。不过,真正奠定三岛由纪夫在文坛地位的,是代表作《金阁寺》。这部作品的主角是一个外表猥琐但内心却崇尚极致美的少年。似乎是在与自己的小说呼应,1955年,30岁的三岛由纪夫开始疯狂健身,希望练就一副阳刚身材。健身成功后的三岛由纪夫表示:“终于将这个身体弄到手之后,就像得到了新玩具的孩子一样兴奋,想到处去卖弄,到处去炫耀,到处去操作给所有的人看。我的身体就像我的新车一样。”
三岛由纪夫在1963年、1965年和1968年一共获得过三次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,却一次都没有获奖,这让他非常失望。尤其是1965年那次,得知被提名后,他带着夫人周游欧美、东南亚多国,在回国抵达机场前联系了很多媒体,满心以为届时可以发表获奖感言,最终却事与愿违。在机场,尴尬的三岛面对记者们只说了一句:“大家辛苦了!”就走了。但是,没有获诺贝尔奖并不是让三岛由纪夫觉得最痛苦的事,他最不能接受的,是日本战后天皇权威的衰落、武士道精神的消失和所谓的“世风日下”。没错,他是一个军国主义者。为此,他上演了一幕电影剧本也不敢这么写的自杀。1970年11月25日,三岛由纪夫带着他的私人武装“盾会”的四名成员,来到了日本陆上自卫队东部总监部,直接将师团长给绑架了。之后,三岛由纪夫站在总监部的阳台上,对着下面800多名自卫队官兵发表演说,要求大家随着他一起发动兵变,推翻现有宪法,让自卫队重新成为“真的武士”,恢复保卫天皇的传统。
人这东西,一旦钻在美里不出来,势必不知不觉撞进世间最为黑暗的思路。
川端康成:快乐的死亡总好过灵魂的疼痛
前面说到,三岛由纪夫在1963年、1965年和1968年三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,最终都功亏一篑,而196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最终颁给了川端康成(获奖作品是《雪国》、《古都》和《千只鹤》)。川端康成在获奖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谦虚地表示:“托三岛由纪夫君的福,他前年便进入候选人,因为太年轻不行,所以才让我碰上了。”三岛当然表示了祝贺,但后来有不少研究者认为,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,对三岛由纪夫冲击很大,因为三岛是一个非常争强好胜的人。在三岛由纪夫那场轰动一时的劫持和自杀事件中,很多日本作家都赶到了现场,想劝三岛由纪夫。但被允许进入的,只有川端康成一人。虽然川端康成并没有见到三岛由纪夫的尸体,但这件事给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,他后来对自己的弟子表示:“该被砍下脑袋的是我!”其实,川端康成虽然曾指出太宰治的阴郁,但他自己的作品也从来没有摆脱死亡的气息。尤其是中年以后,这种情况越来越明显。在他的名篇《雪国》中有这样的句子:一个人如果死得快乐,如果认为死是一种恒久的解脱,世人就不应为他叹息,因为快乐的死亡总好过灵魂里面最深层次的疼痛,有朝一日,对生命也心不在焉了。死亡是极致的美丽,死亡等于拒绝一切理解。1972年4月16日下午2点45分,73岁的川端康成对家人说“我去散步”,就独自一人离开了。家人没有任何怀疑,直到晚上久等川端康成不归,才让他的助手岛守敏慧去工作室寻找。晚上9点45分,助手在工作室的盥洗室发现了川端康成——他躺在自己铺好的棉被上,身边有打开瓶盖的威士忌和酒杯,嘴里含着煤气管。
与其他三位作家不同的是,川端康成没有留下任何遗书。他最后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自己曾说过的一句话:“自杀而无遗书,是最好不过的了。无言的死,就是无限的活。
本文节选自馒头大师(张玮)《历史的温度4》
点击下方卡片即可购买亦庄亦谐的文字,丰富的历史知识,活色生香的历史故事,有血有肉、有人性、有故事、有真的性情,还原历史应有的温度。值班主编 | 余子野 值班编辑 | 小窗
这是第 753篇文章
- END-
© Copyright
作家原创作品 |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| 欢迎分享朋友圈
Modified 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