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看原文
其他

生而为人,不如去死:这些著名的日本作家,最终都选择自杀 | 馒头大师

​馒头大师 骚客文艺 2020-01-04


本       文       约      4400       字


阅       读       需       要


8 min

 日本有不少特别的忌日,比如“河童忌”“樱桃忌”“康成忌”。这些忌日不是用来祭奠河童或樱桃的,而是祭奠一些著名作家。

这些著名作家,都选择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。


芥川龙之介:对未来只有模糊的不安


按时间顺序,先说第一位:芥川龙之介。中国影迷最熟悉的黑泽明的代表作之一《罗生门》,剧本就是来自他的短篇小说《竹林中》。

芥川龙之介

1892年3月1日,芥川龙之介出生于东京,8个月大的时候,他母亲就疯了。发疯的母亲对芥川的童年影响非常大。他曾在自己的作品《点鬼簿》中这样写:我一次也没有从我的母亲那里感受过母爱。作为“疯子的小孩”,自卑和恐惧伴随着芥川的一生。在他的作品《河童》中,一个河童的胎儿因为害怕遗传父亲的精神病而不想出生,这很可能就是芥川自己的心声。母亲发疯后,芥川被送到了外婆家,过继给了舅舅芥川道章,由此改姓“芥川”。芥川家是一个富有的大家族,重视文学和艺术,这给芥川龙之介提供了很好的培养土壤,让他从小就立志做一名作家。芥川的生父后来又娶了生母的妹妹为妻,芥川多了一个继母。但真正无微不至照顾他的,是生母的姐姐,也可称为他的养母。所以,芥川其实有生父、养父、养母、继母,但事实上,在他的作品中却一直透露出缺少关爱的气息,小说里表达的主题往往是阴郁和对人性的失望,短篇《罗生门》就很明显,小说中那位老妇人在死人堆里拔头发的画面,让人不寒而栗。1927年,才35岁的芥川龙之介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。那一年,他饱受胃病、神经衰弱、痔疮等各种疾病的困扰。同时,他的姐姐家失火,姐夫欠下高利贷卧轨自杀,姐姐举家来投奔他,生活压力大增。7月24日,芥川龙之介在卧室里服用过量的安眠药,结束了自己的生命。自杀前,他在自己枕头边放了一部《圣经》(基督教在他的小说中也占有很重要位置),并给家人留下多封遗书,还写下一篇《给老朋友的信》,其中有一句:自杀者也许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自杀。我们的行为都含有复杂的动机,但是,我却感到了模模糊糊的不安,为什么我对未来只有模糊的不安呢?芥川龙之介的忌日现在被称为“河童忌”。他去世后,好友菊池宽提议设立了“芥川奖”,专门奖励文坛新人。这个奖后来成为日本文坛的重要奖项。芥川龙之介与友人,中间蹲坐者为芥川龙之介,左一为菊池宽,摄于1919年。

芥川的自杀,给当时很多日本作家以极大的震撼,并深深影响了他们。其中,就包括接下来要说的第二位作家。


太宰治:生而为人,对不起


太宰治近几年为不少中国读者所熟悉,因为他的成名作《人间失格》连续几年高居图书畅销榜前几名。与芥川龙之介出生于平民家不同,太宰治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。1909年,太宰治出生在青森县中西部的津轻地区。他原名津岛修治,是家中的第六子,而津岛家是津轻地区的首富。富二代太宰治同时也是个学霸,小学毕业的时候成绩全校第一,大学更是考进了东京帝国大学的法文科。

太宰治

1927年,芥川龙之介的自杀,让热爱文学创作的太宰治备受冲击。太宰治一直对芥川龙之介非常推崇,并一直以获得“芥川奖”为目标。26岁时,太宰治凭借自己的作品《逆行》入围“芥川奖”。那时候,太宰治已经从帝国大学退学,因为治疗腹膜炎而欠了一屁股债,所以非常渴望用“芥川奖”来填补自己遇挫的心情——尽管奖品只是一块怀表和500日元奖金。但是,他最终落选了。如果说芥川龙之介是因为病痛折磨、生存压力才自杀,那么太宰治似乎天生就对世界抱着一种阴郁和悲观的看法。这在他的多部作品中都有明显的体现。事实上,太宰治一生一共尝试过五次自杀,有约情人一起跳海自杀,结果情人死了他没死,还因此被起诉“协助自杀”;有吃安眠药自杀,有上吊自杀,都未遂。直到第五次。1948年,太宰治创作完《人间失格》后,身体已经非常虚弱,因为肺结核,甚至到了经常咯血的地步。6月13日深夜,太宰治与崇拜他的女粉丝山崎富荣一起投水自尽——这一次,他成功了。6月19日,他的尸体被人发现,这一天正好是他的生日。

太宰治遗体被发现

生死同一天,他的忌日,就是“樱桃忌”(出自其作品《樱桃》)。虽然他是和女粉丝一起投河的,但他在给妻子的遗书中写的却是:“我最爱的就是你。”

太宰治终于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在《人间失格》中多次出现的一句话:“生而为人,对不起。”


三岛由纪夫:世间最为黑暗的思路

 

曾获得过三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三岛由纪夫,自杀方式也最离谱。三岛由纪夫1925年出生在东京。他的祖母夏子家算是德川幕府时代的贵族,到了三岛由纪夫这一代,家道已经中落,但祖母还是对这个孙子寄予了厚望,从小就把他送到只有皇族和贵族才能读的学校去读书。三岛由纪夫从小就表现出了超高的文学天赋,15岁就能发表诗集。他也是个学霸,从学习院(日本著名的贵族私立学校)高中部毕业考入东京帝国大学的时候,是全校第一名,为此还拿到了天皇奖励的一块银表。三岛由纪夫
但和芥川龙之介、太宰治柔弱阴郁的性格不同,三岛由纪夫尚武,而这种性格也影响了他的一生——他最躁狂懵懂的青年时期,正好是日本军国主义的高峰期。1944年,日本在二战中已经陷入困境,高中毕业的三岛由纪夫成了一名等待征召的预备役士兵。1945年,三岛被征召,但在准备出发参战前,他因感冒被军医误诊为肺病,被遣送回乡。他原本要去的部队后来前往菲律宾,基本上全军覆没。但三岛由纪夫不但没感到庆幸,还很遗憾。他17岁的好友莲田善明也参军,在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后于马来西亚自杀,这给三岛非常强烈的冲击——他认为他也应该为国牺牲,而不是苟且偷活。无缘上战场的三岛由纪夫,却在文坛上崭露头角,并一发不可收拾。他的《禁色》、《夏子的冒险》以及《潮骚》等一系列作品,让他在日本的声望越来越高。不过,真正奠定三岛由纪夫在文坛地位的,是代表作《金阁寺》。这部作品的主角是一个外表猥琐但内心却崇尚极致美的少年。似乎是在与自己的小说呼应,1955年,30岁的三岛由纪夫开始疯狂健身,希望练就一副阳刚身材。健身成功后的三岛由纪夫表示:“终于将这个身体弄到手之后,就像得到了新玩具的孩子一样兴奋,想到处去卖弄,到处去炫耀,到处去操作给所有的人看。我的身体就像我的新车一样。”三岛由纪夫
三岛由纪夫在1963年、1965年和1968年一共获得过三次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,却一次都没有获奖,这让他非常失望。尤其是1965年那次,得知被提名后,他带着夫人周游欧美、东南亚多国,在回国抵达机场前联系了很多媒体,满心以为届时可以发表获奖感言,最终却事与愿违。在机场,尴尬的三岛面对记者们只说了一句:“大家辛苦了!”就走了。但是,没有获诺贝尔奖并不是让三岛由纪夫觉得最痛苦的事,他最不能接受的,是日本战后天皇权威的衰落、武士道精神的消失和所谓的“世风日下”。没错,他是一个军国主义者。为此,他上演了一幕电影剧本也不敢这么写的自杀。1970年11月25日,三岛由纪夫带着他的私人武装“盾会”的四名成员,来到了日本陆上自卫队东部总监部,直接将师团长给绑架了。之后,三岛由纪夫站在总监部的阳台上,对着下面800多名自卫队官兵发表演说,要求大家随着他一起发动兵变,推翻现有宪法,让自卫队重新成为“真的武士”,恢复保卫天皇的传统。1970年11月25日,鼓动自卫队员发动兵变的三岛由纪夫但在三岛由纪夫发表演说时,800多个自卫队官兵根本没人理会他的话,有的甚至还发出嗤笑。沮丧的三岛由纪夫随后从阳台退回了室内,决定按照原计划,切腹自杀。但这是一场漫长而痛苦的自杀:他先用短刀把自己的腹部切出一个很大的伤口,肠子直接就流了出来。随后,一旁的“盾会”成员森田必胜用刀为三岛进行“介错”(切腹仪式中帮助自杀者砍下头颅,目的是让他更快死亡)。但森田连砍三次,都没能砍下三岛的头颅。疼痛难忍的三岛由纪夫试图咬舌自尽,还是失败了。后来另一名“盾会”成员古贺浩靖进行第四次“介错”,这次终于成功。三岛由纪夫的葬礼有8200人参加,创造了迄今为止日本作家葬礼参加人数之最。他终于证明了自己在《金阁寺》中说的一句话:

人这东西,一旦钻在美里不出来,势必不知不觉撞进世间最为黑暗的思路。


川端康成:快乐的死亡总好过灵魂的疼痛


川端康成活了73岁。而且,他是四个自杀作家中得到荣誉最高的——他真的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。但他还是自杀了。川端康成1899年6月14日出生于大阪的一个中产之家,父亲是个医生。川端康成童年的不幸,却与前几位作家类似:两三岁的时候,父母相继因肺结核去世;10岁的时候,相依为命的姐姐芳子也因为热病去世。川端康成也是很早就显示出了文学天赋,但从成名时间看,他比芥川龙之介晚——芥川自杀的1927年,川端康成刚刚发表了他的成名作《伊豆的舞女》。但他比太宰治和三岛由纪夫成名要早不少。所以,他与太宰治和三岛由纪夫都有过交集,而且对他们俩的影响还不小。前面说到,太宰治在26岁时凭《逆行》获得评委佐藤春夫的青睐,入围“芥川奖”候选。但是,他却并没有获得当时另一位评委的欢心——那位评委,就是川端康成。川端康成当时对太宰治作品的评价是:“据一己的私见,作者目下的生活,罩着一重讨厌的阴云,有种才能无法正常发挥之憾。”应该说,川端康成的眼光还是比较准的,但也因此惹恼了太宰治,他认为自己落选就是川端康成造成的。太宰治写了一封题为《致川端康成》的公开信,发表在《文艺通信》杂志的1935年10月号上:我愤怒地燃烧着,几夜难成眠。养小鸟、观舞踏,难道就是如此了不起的生活吗?真想捅了他。大坏蛋一个。……我只感到遗憾。对川端康成若无其事地装着,而装又装不像的扯谎,我感到除了遗憾,还是遗憾。这件事当时在日本文坛闹得很大。相比太宰治,川端康成对三岛由纪夫的影响更大。1946年1月,47岁的川端康成接受了21岁的三岛由纪夫的拜访,他对三岛由纪夫非常欣赏,不断给他推荐机会,而后者也对前者非常尊敬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两人不仅是好友,也有师生之谊。川端康成(中)和三岛由纪夫(右)
前面说到,三岛由纪夫在1963年、1965年和1968年三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,最终都功亏一篑,而196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最终颁给了川端康成(获奖作品是《雪国》、《古都》和《千只鹤》)。川端康成在获奖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谦虚地表示:“托三岛由纪夫君的福,他前年便进入候选人,因为太年轻不行,所以才让我碰上了。”三岛当然表示了祝贺,但后来有不少研究者认为,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,对三岛由纪夫冲击很大,因为三岛是一个非常争强好胜的人。在三岛由纪夫那场轰动一时的劫持和自杀事件中,很多日本作家都赶到了现场,想劝三岛由纪夫。但被允许进入的,只有川端康成一人。虽然川端康成并没有见到三岛由纪夫的尸体,但这件事给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,他后来对自己的弟子表示:“该被砍下脑袋的是我!”其实,川端康成虽然曾指出太宰治的阴郁,但他自己的作品也从来没有摆脱死亡的气息。尤其是中年以后,这种情况越来越明显。在他的名篇《雪国》中有这样的句子:一个人如果死得快乐,如果认为死是一种恒久的解脱,世人就不应为他叹息,因为快乐的死亡总好过灵魂里面最深层次的疼痛,有朝一日,对生命也心不在焉了。死亡是极致的美丽,死亡等于拒绝一切理解。1972年4月16日下午2点45分,73岁的川端康成对家人说“我去散步”,就独自一人离开了。家人没有任何怀疑,直到晚上久等川端康成不归,才让他的助手岛守敏慧去工作室寻找。晚上9点45分,助手在工作室的盥洗室发现了川端康成——他躺在自己铺好的棉被上,身边有打开瓶盖的威士忌和酒杯,嘴里含着煤气管。川端康成

与其他三位作家不同的是,川端康成没有留下任何遗书。他最后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自己曾说过的一句话:“自杀而无遗书,是最好不过的了。无言的死,就是无限的活。


本文节选自馒头大师(张玮)《历史的温度4》

点击下方卡片即可购买亦庄亦谐的文字,丰富的历史知识,活色生香的历史故事,有血有肉、有人性、有故事、有真的性情,还原历史应有的温度。


值班主编 | 余子野   值班编辑 | 小窗

这是第 753篇文章

- END-


 © Copyright 

作家原创作品 |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| 欢迎分享朋友圈


Modified on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